屋樓崮,又名石牟山、石樓山、屋樓山,位于莒城東8公里,海拔473米,面積3平方公里。遠(yuǎn)望若樓若屋,故有屋樓崮之稱。山下的“重修?;垅帧北浽疲骸拔輼轻姆鍘n疊翠,浮圖插空,如樓閣狀。厥維震方屬春,春氣南動,山光秀麗,若先漏其景,也曰屋漏,為其能漏泄春景也。”
屋樓崮由三峰組成:南大崮、中二崮、北三崮。其北麓陡險,峭壁如削,或謂康熙七年大地震時所形成。西南麓有壁峰挺立,高10余米,峰壁底端巖隙中涌水若泉,清而甘冽,終年溢而不涸,淺而不冰,下注為潭,俗稱“神泉”。山陰多有“沃壤土”,褐色,輕如灰,是多年積葉枯草漚腐而成,為盆植花木的優(yōu)質(zhì)土壤。
屋樓崮山不高而突兀,遠(yuǎn)觀似樓塔聳立,平地挺拔。山上景觀頗多,引人入勝。主要景觀有:屋樓山寺、藏經(jīng)洞、神砌石、日晷臺、醒獅吼日、一線天、鞭藥石、笑佛崖、舍身崖、瓦耳朵崖、王防洞、臥龜塋、龍王廟、瞻莒臺、神泉、王靈官廟、月老亭、三磴崖、隱龍崖等。更有 “三仙女爭座”、“神集的來歷”等民間故事傳說,使該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,令人神往。
“屋樓春曉”不只是一種自然景觀,更是古人觀測天象,確定季節(jié),安排農(nóng)事的依據(jù)。屋樓崮,是《史記?封禪書》稱之為“四時主”或“日月之所出”的瑯琊諸山之一,是莒地先民“山頭紀(jì)歷”的測日點。山之周圍,近年來發(fā)現(xiàn)大量古部落遺址。莒縣陵陽河大汶口文化遺存中刻有“日云山”圖象的大口尊與史書記載相互印證。屋樓崮附近的大朱家村等地出土過大量古陶及釀酒器皿。志乘野史所見,明高僧通沏禪師曾至屋樓山寺理佛講法,明初文人趙麟曾為神集作記,清初詩壇巨匠王漁洋曾為屋樓山寺撰聯(lián),清詩人陳重器在此留有千古絕唱……明、清、民國以來,邑內(nèi)外詩人為屋樓留詩首以百計。
“屋樓崮山會”是一個以屋樓崮命名的流傳了六百余年的民間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佛教叫“浴佛節(jié)”,當(dāng)?shù)厝朔Q“神集”。屋樓崮山會上各種民俗小吃、民間工藝品、兒童游樂品、小商品、古玩、奇石、盆景、書畫、花卉、根雕等物品豐富,價廉物美,琳瑯滿目。
最具紀(jì)念意義的紀(jì)念品黑陶工匠燒制的很小的陶碌柱、燎壺、小陶罐、陶鈴鐺等,凡是來趕廟會的人們大多都要買回一些,回家給孩子玩。主要是因為這個地方有源遠(yuǎn)流長的燒制陶器的古文化。1979年在屋樓崮山下的大朱家村就發(fā)掘出了大量的灰陶、黑陶等陶器,距今有五千年的歷史,這些玩具的燒制都是來自當(dāng)?shù)卮迕竦膫鹘y(tǒng)燒陶工藝,可是由于每年就這么一次銷售的機會,很多工藝已經(jīng)失傳,到現(xiàn)在只有很少的幾位工匠會燒制。
各類民間藝術(shù)團、表演隊等也不約而同的相聚屋樓崮、給這傳統(tǒng)的節(jié)會增添了濃濃的文化氣息,戲臺前擠滿了男女老少,掌聲、歡呼聲回蕩在屋樓崮山間;祭祀在廟會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莒縣及周邊的佛協(xié)居士自發(fā)組織祈福祭祀活動,從神集村大院出發(fā)念經(jīng)到廟堂祈福,祈求風(fēng)調(diào)雨順、人壽糧豐、國泰民安。
蓬萊閣的海市蜃樓,大沙漠的晴空幻影,是人人盡知的奇觀。然而,莒城以東的,神集。很多人只知是一村名,卻不知早在六百年前在這里也曾出現(xiàn)過奇觀。只不過奇觀出現(xiàn)得次數(shù)太少了。
明洪武元年,趙麟奉朝命掛御史官銜出任莒州知州,來到莒城,見城郊處處皆是戰(zhàn)亂創(chuàng)傷,想來山鄉(xiāng)民生定是貧困不堪。四月初八,在屋樓崮山坡私訪六村,將民間疾苦——記錄下來。
趙麟為了弄個明白,決定趕個神集。他騎上小毛驢,書童緊趕,直奔屋樓崮而去。
屋樓崮越來越近,那夜市的實況越看越清楚:“挑擔(dān)的、挎籃的,趕毛驢的……。在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多是破衣爛衫的鄉(xiāng)民,間或有穿紅著綠的村姑。再近山坡,集頭的湯鍋、食案等都清晰可辯。按理說,在這相隔不到三十丈遠(yuǎn)的山坡上,既然能看清一切,為啥卻聽不見集上的喧嚷聲?他貪看集景,沒料到那小毛驢忽失前蹄,險些把他摔下山溝。他把驢拉起,又向東張望,只見從東南方向跑來三匹烈馬,馬上各騎著錦衣紈褲的豪華公子。后邊跟著一群持棍弄棒的隨從,拚命地追趕一位紅衣村姑。那橫沖直撞的烈馬,眼看碰倒了三四個行人,而騎馬人毫不理睬,繼續(xù)逛追。剎那間,三個暴徒把村姑團團圍住,四五個惡奴蜂擁而上,七手八腳將那女子按在地上。趙麟眼見此情,不由火冒三丈,連喊“住手!還有大明的王法嗎?”當(dāng)趙麟下得驢來,眼前的幾叢樹木擋住了他的視線。他急忙穿過樹叢,來到出事地點,只見月亮清清楚楚地照在山坡上,靜靜的塔影,躺在月光下,除外什么也看不見了。這時,趙麟才如夢醒來,明白了店主人的說法。
趙麟回衙后,想到莒州百姓生活困苦,市場蕭條,就和地方紳董商議,在四月初八前后三天,開辦夜間廟會,定名“神集”。
洪武四年,趙麟奉旨回京。他在空閑時間,念及莒州“神集”一事,遂寫信詢問當(dāng)時繼任的馬知州,問及“神集”是否繼續(xù)舉辦。 馬知州接信后,隨復(fù)信給趙麟。信中說:您離莒回京,莒地父老無不顧念您的恩德。神集一事,近幾年來,都是我親手督辦。自去年三月,“神集”以西,新建一村,命名“神集”。
今年四月初七,“神集”夜會開始,我效仿大人之行,喬裝趕會,借訪民情。這晚,惠風(fēng)和暢,百花飄香,星斗滿天,燈火輝煌。登臨山巔,可見商貿(mào)云集,攤販林立。趕會的人群中,個個手提彩燈,勝過元宵燈會。沿貨攤瀏覽,每見貨攤前,花燈一盞,清水一盆?;粽彰鳎逅斡?只見貨主所收銀錢,擲入水中,我甚感奇怪,暗問鄉(xiāng)民。據(jù)說,去年有不少商貿(mào)趕夜會回家數(shù)錢時發(fā)現(xiàn)錢褂中紙灰不少,而銀錢短缺,始知紙灰定是冥錢。放置清水盛錢,當(dāng)即可辨陰陽真假。以此可知,夜會“神集”,人鬼混雜。證明大人所見,非是虛幻。
今神集村仍在,四月八廟會,已由夜間轉(zhuǎn)為白天。年年如此,每年逢集時總是人山人海。